日期:2025-06-25 19:19:12
说到水果,很多人都觉得多吃一点总没坏处,尤其是进超市看到那些包装精美、色泽诱人的水果,恨不得每样都带上一袋回家。前阵子在门诊,王阿姨就跟我聊起她最近的“健康经”:“医生啊,我家老头子最近迷上了水果,尤其是那种个头大、甜滋滋的,天天抱着一袋吃,说这样补身体,结果体检报告肝功能有点异常,搞得我现在都不知道还该不该让他吃水果了。”
其实,王阿姨的困惑并不是个例。身边不少朋友、亲戚,甚至朋友圈的“养生达人”,都热衷于某些号称对健康大有好处的水果,恨不得一年四季不离口。但你知道吗?有一种常见水果,很多人把它当宝,其实吃多了,最伤肝!到底是哪种水果?为什么会这样?
那些我们一直“宠爱有加”的水果,真的安全吗?
说起水果伤肝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不可能!”水果不是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的好来源吗?怎么会对肝有害?但如果你家冰箱里常年备着“榴莲、荔枝、龙眼”这类高糖分水果,尤其是荔枝,你就得小心了。
一夜之间进急诊
前不久,广州一名35岁的陈先生,因为连吃三天荔枝,结果突然出现头晕、出汗、心慌,甚至晕倒,家人吓得赶紧送医院。检查发现,陈先生血糖异常、肝酶升高,医生追问饮食才发现,原来他三天吃了近两公斤荔枝,还觉得自己是在补充营养,结果却差点“伤”了肝。
临床数据显示,每年荔枝上市季节,医院里因为“吃水果伤肝”来就诊的人数都明显增多。南方医科大学一项数据显示,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荔枝、龙眼等高糖分水果,容易诱发“荔枝病”,不仅损伤肝脏,还会导致低血糖、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。
为什么“水果之王”会变成“伤肝之王”?
先说说肝脏的工作。肝脏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“化工厂”,负责分解、合成、代谢各种物质。正常情况下,适量吃水果,肝脏完全可以负担。但当你短时间大量摄入高糖分水果,尤其是含有大量果糖、葡萄糖的荔枝、龙眼、榴莲等,肝脏的负担就会骤增。
果糖进入体内,大部分要靠肝脏代谢。一次性摄入过多,会促使肝细胞加班“消化”,增加脂肪合成负担,长期还会导致脂肪肝。如果本身肝功能就不好,或者正处在恢复期,吃多了更容易“雪上加霜”。
荔枝“伤肝”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机制——它富含的某些氨基酸(如次氨酸、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)会干扰葡萄糖代谢,导致低血糖,进而引发肝脏应激反应,严重时甚至出现肝损伤、意识障碍等危急情况。
高糖水果吃多,肝脏真的“受伤”了
据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公布的数据,在每年荔枝、龙眼大量上市季节,南方沿海地区“水果过量综合征”门诊人数比平时增加20%左右,其中肝酶异常、低血糖病例占了大多数。还有研究发现,长期以高糖水果为主要零食的人群,脂肪肝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近1.7倍。
还有些慢性肝病患者,误以为多吃水果补身体,反而加重了肝脏负担,进展为脂肪肝、肝炎的风险也更高。
“最伤肝水果”到底是谁?答案揭晓!
其实,最伤肝的水果不是一种,而是这类——高糖、高热量、容易暴饮暴食的水果。比如:
荔枝
龙眼
榴莲
葡萄干等高糖干果
这些水果不仅糖分高,而且容易一次性吃多,诱发低血糖、肝功能异常等问题,尤其是荔枝,历年都被列为“水果伤肝第一名”。
水果再好,也要“适量”二字为先
水果不是不能吃,而是一定要控制量!尤其是肝功能不好、糖尿病患者,或是小朋友、老人,更要警惕。建议大家:
每天水果总量控制在200-350克(相当于一个苹果、两个橙子,或者5-6颗荔枝)
高糖水果要限量,能少吃就少吃
饭后1-2小时食用,不要空腹大量进食
慢性肝病、脂肪肝、糖尿病患者,选低糖分水果(如苹果、橙子、猕猴桃)更安全
我们常说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,其实水果虽好,也要适量。别把“高糖水果”当补品,更不能一袋接一袋往家提。下次再看到诱人的荔枝、龙眼,别忘了提醒自己和家人:适量才是硬道理,健康才是真宝!
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