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19 05:37:20
施罗德再扛德国干掉东契奇,如此FIBA大场面大神真冲得进名人堂吗
那一刻真的挺戏剧的——东契奇刚刚在外线做了个假动作,想制造空间,结果身边的人一眨眼就被施罗德像拧瓶盖一样给旋出去。德国的防守收得很紧,他自己也知道,不能再让这支斯洛文尼亚队找到节奏。终场前,施罗德稳稳控住节奏,球场那头的东契奇只能苦笑摊手。比分定格,德国进了4强。
这场比赛的背景其实更有意思。德国离欧锦赛冠军只差两步,而施罗德,已经是那堵永远挡在前面的墙。从2015第一次穿上德国国家队球衣,他的故事几乎就是半部近代德国男篮史。那时候的他才22岁,头发染着一撮金,球风桀骜,在场上眼睛只盯着篮筐。那几年,德国的国际赛就像施罗德的个人秀——2015年的21分外带6助攻,只换来小组没出线;2017年场均23.7分,冲到第6,依旧早早打道回府;2019年世界杯,送出接近场均10次助攻,可整个队掉到第18名。那是他的“一个人干到底阶段”。
转折发生在2022年欧锦赛,施罗德像是突然开了窍。打法开始更注重串联,队友们信任度也飙升。那年他拿下场均22.1分7.1助攻,还帮德国冲到第三,第一次真正把“领袖”这两个字刻在自己名字旁边。2023年世界杯更是封神战:19.1分、6.1助攻、赛事MVP、最佳阵容,还有那场击碎美国男篮的半决赛——逼得美国奥运会时直接凑出詹姆斯、库里、杜兰特等一众巨星来找回场子。
32岁的他,职业轨迹其实特别有意思。在NBA混了12年,换了10支球队,场均15分多,从来没有全明星头衔,也没抱过总冠军奖杯。但到了FIBA赛场,他简直就像变了个人,节奏随心,信心漫天。你甚至能感觉到,队友在跟他打球时,眼神是那种“哥在,我们稳”的状态。
今年刚打完巴黎奥运会,他数据依旧稳住在17+7,德国第四收官,自己再次进了最佳阵容。转眼,又在这届欧锦赛带队敲开4强的大门。按很多人的说法,如果德国真的拿下这次冠军,就算他在NBA端荣誉架子上有点空,但作为国际舞台的顶尖领袖,也够敲开名人堂的大门了。
赛场上有很多小细节特别能看出施罗德的变化。年轻时他一个人顶着三个人往里冲,队友们全站着看;现在他持球时像个老狐狸,眼睛先巡一圈,找到外线埋伏的射手才出手。你能感受到,他是在用整场的节奏帮全队铺路,而不是只管自己那几分钟的爆发。他很清楚,当你是唯一火力点时,对手只需要做一件事——针对你。可是当你让全队一块儿开火,防守方就会像丢了地图一样迷失。
施罗德还有个厉害点——关键时刻从不怂。第四节打到比分咬住,他可以一个人连得6分,也可以连续三攻都给到空位队友。这种“读场”的能力,不是刷数据能换来的,而是一次次国际大赛、一次次硬仗摔打出来的。
我记得去年世界杯打完,有球迷说:“施罗德在FIBA就是詹姆斯加纳什的结合体。”这话虽然夸张,但意思到位。放眼世界篮坛,很少有人能长期在国际赛制里保持这么稳定的统治力,尤其是身材并不算占优势的控卫。
至于名人堂?我觉得这事得看德国能不能圆这个冠军梦。毕竟历史上也有不少在NBA平平无奇,却因为国际赛巅峰表现入选的球员。施罗德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封印式的冠军——让他的故事完整,让那些质疑“他在NBA不怎么样”的声音自己安静下来。
不过,说到底,篮球世界的乐趣,也是看这种对比感——NBA的施罗德,可能只是一个合格先发;FIBA的施罗德,却是无可争议的球场Boss。看着他再一次带队闯进4强,谁又不期待一个传奇的收尾呢?
有人打趣说,赛后他在更衣室弹了几下架子鼓,完全没在意外界已经把他推上名人堂的讨论——是真是假不好说,但这画面,就挺施罗德的。
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