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6-22 12:32:58
晚清咸丰年间,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基层官员吴棠,他的家庭背景微末,读书时仅考取了举人资格,随后被分配到一个偏僻县城任职小小的县令。虽然他在任期间政绩斐然,但因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和强大的人脉关系,在当时官场讲究拉帮结派、送礼行贿的环境下,吴棠几乎不可能获得更高的升迁机会。
然而,这位底层官员的仕途并没有因此受阻,反而神奇般地一路高升,从清河县令一路升迁到江宁布政使、漕运总督、江苏巡抚、闽浙总督,再到四川总督,职位提升如同平常吃饭喝水般轻松顺畅。在整个同治年间,他的名字甚至与李鸿章、左宗棠等晚清重量级人物齐名。
在这非比寻常的仕途背后,隐藏着晚清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——权倾三朝的慈禧太后。可是,吴棠凭什么能够得到慈禧的青睐和提携呢?恐怕鲜有人能想到,慈禧对他的帮助竟然源于一段早年的恩情,这段恩情竟然来自于吴棠当年误送出的一笔三百两银子。
展开剩余84%吴棠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七月,家境贫寒,位于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。童年时家中贫困,读书条件艰难,甚至经历过类似“囊萤映雪”的刻苦求学故事。尽管如此,吴棠一直勤奋不懈,经过多年寒窗苦读,终于在道光十五年考中举人,踏入官场。
然而晚清时期,官场腐败盛行,升迁靠的是背后势力、送礼关系和家族背景,而吴棠既无门路又非状元进士,苦熬十几年才被分配为淮安府桃源县县令。
上任后,吴棠充分发挥了多年积累的治理本领,处理政务极其认真细致,对民生百事关怀备至。常穿便服深入乡村实地考察,当地若发生土匪骚扰或洪水灾害,他亲自带队处理,修筑的防洪大堤后被称为“吴公堤”,深受百姓敬仰。
政绩显著,三年后,他被调任淮安另一个重要县城清河县知县。吴棠延续一贯作风,上任即整顿县衙风气,严厉打击贪腐、赌博和盗匪活动,让清河县面貌焕然一新。
当时地方官职位虽等级低,但实则肥差,捞钱空间巨大,远胜京城文官。京官下乡出差,往往收受地方官的贿赂,之后在朝中为地方官说好话,形成官场腐败的恶性循环。
然而吴棠是个清官,不沾染这些灰色收入,自然难以在官场攀升。虽然他深受百姓爱戴,政绩出众,却缺少上层“铺路”,只得安守县令职位。
直到后来上级邳州遭遇严重水患和土匪,中央决定抽调表现突出的知县吴棠去收拾烂摊子,担任邳州知县。
调任前不久,清河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但对吴棠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。当年读书时,吴棠有一位同窗好友,也走上仕途,任湖南道台。多年未见,一日传来噩耗,好友病逝岗位。按俗例,好友儿子会护送遗体回乡葬礼,途中要经过吴棠所在的清河县。
两人情谊深厚,吴棠虽公务繁忙,仍从拮据的积蓄中拿出三百两银子,托仆人带去清河码头为老友吊唁,并附上亲笔信,表达哀思。
然而,仆人在码头误将银子送到了另一处丧家——叶赫那拉家副将惠征的两位小姐手中,留下“吴公敬上”的信件。吴棠惊诧之余,查询后才知道原来误送给了逃兵副将惠征之女。
咸丰年间,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方,安徽成为重灾区。惠征当时是宁池广太道道台,面对叛军应当率兵防守,却弃官带家逃跑,事后被革职斥责,没多久病逝,家中留下孤寡母亲和四个孩子,生活拮据,由大姐叶赫那拉·杏贞照料。
收到这笔意外的三百两银子,叶赫那拉姐妹虽感惊讶,却因家境困难未退还,暗自记下这份恩情,期盼日后报答。
吴棠得知此事后,本想要回银子,作为廉洁官员,他对惠征逃兵行为颇有微词。但思量到时机不宜,且对方正办丧事,遂作罢。后来他另行送去一笔款项,待好友家人离开,自己也忙于公事,渐渐淡忘此事。
但叶赫那拉·杏贞后来成功入宫为秀女,因美貌深得咸丰皇帝宠爱,生下皇长子载淳,封懿妃、懿贵妃,甚至得以参与政务,最终成为同治皇帝的生母——慈禧太后。
1861年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“辛酉政变”,掌握朝政大权,开启长达四十八年的垂帘听政时代。作为晚清权力中心,慈禧虽饱受争议,但对吴棠这份旧情铭记在心。
此时的吴棠已成功解决邳州乱局,重新回到清河,正值起义军猖獗,他凭借文官身份,积极组织民兵,数年间在徐州、江淮多地征战,建立起万人队伍,屡次击退起义军,功绩卓著。
因此,他获授徐海道员,官至四品。虽已不俗,但其业务能力远超同期同辈,理应获得更高赏赐。
1861年辛酉政变后,慈禧正式执掌大权,不久下令吴棠调任江宁布政使,代理漕运总督。江宁布政使属于二品封疆大吏,漕运总署则是清朝最肥的官衙之一。此时距他晋升徐海道员不过一年,可见背后有强大支持。
从吴棠初任桃源县令,到升为徐海道员,历经十一年平稳晋升,之后仕途飞速,堪称直达顶峰。
咸丰十一年他升任江宁布政使,数年内先后成为漕运总督、江苏巡抚、两广总督、闽浙总督,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、兵部尚书,最终出任四川总督。
短短六年,他的升迁速度如同坐火箭,且历任职位权重极大,兼具地方实权与中央职务,甚至享有罕见特权,如保举地方官无需报备上级,堪比清朝名臣年羹尧、鄂尔泰的待遇。
卸任后,吴棠安然归乡,最终于光绪二年安详辞世,生涯堪称善始善终。
吴棠是晚清官场极为特殊的存在,凭借与慈禧的关键关系,在不依赖贿赂拉关系的前提下,从微末县令跃升帝国顶尖大员。更难得的是,他掌权后依然廉洁勤政,忠于职守。
他在各地治理有方,平定叛乱,减轻民负,兴修水利、兴办学堂,赢得百姓衷心敬仰。其间百姓闻他受嘉奖、即将晋升时,纷纷奔走传扬其美名。
吴棠去世后,慈禧特命在当地修建“吴公祠”以示纪念,赐谥“勤惠”,这一美谥在清代极为罕见,尤其赐予汉人官员更显殊荣。
关于吴棠的故事,主要见于晚清宫廷史官恽毓鼎所著的《崇陵传信录》。吴棠一生恰如其谥号,勤勉贤惠,与慈禧相互成就。他的政绩与品德在晚清黑暗的官场中尤显难得,深得地方百姓敬重与怀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